李明則



李明則 Lee,Ming-tse(1957~)

出生於岡山,專職藝術創作。近三十年來創作不輟,不斷地在畫風、題材與素材上求新求變,並且多次獲邀參與國際性大展。以寄情畫布為樂的李明則,他的人生幾乎全寫在畫布上,在其東方民間風俗色彩的畫面中,織入個人對生活經驗的記憶與其延伸的想像,讓畫面有了更多嘈嘈喋喋的「說故事」氛圍,展現一種特殊李氏敘事美學。

1957 出生於高雄縣岡山鎮後紅里,祖父母皆務農,父母亦以務農為生。家中有三男三女,排行倒數第二。
1965 就讀岡山鎮後紅國小。
1967 國小二年級,舉家搬遷至岡山鎮,也從後紅國小轉學到岡山國小。父親開始經營飼料店。
1969 國小四年級後,經常駐足於回家路上經過的漫畫店,開始接觸到連環漫畫,如諸葛四郎、牛哥、大嬸婆等。對漫畫產生濃厚的興趣及慾望,除模仿漫畫中的線條、人物、構圖方式外,亦自編劇情及角色,集結成冊贈與同學,內容經常是相關武俠類。在課後閒暇之餘,參與學校的手球隊。打手球及漫畫成為國小生活最重要的事。

1971 進入岡山國中就讀。上美術課時,接觸到馬白水、塞尚等的畫作,也接觸到木頭雕刻。對美術相關的課程特別感興趣,尤其對地理老師在上課時說的,塞尚的蘋果在畫面中會轉動的理論印象深刻。放學後,會與堂弟結伴至附近廟宇寫生。

1974 考上商業學校,就讀商科。誤打誤撞下,原以為名稱有設計就是跟藝術相關,實際上課程重視的卻是珠算,在考量與興趣不符合的狀況後,就讀一年便休學。

1975 崑山中學成立美工科。重考後,進入就讀,成為該科班第一屆學生。導師為剛由台藝畢業的汪整漢。由於是成立第一年,師資不足,班上僅一位老師,隔年校方又新增一名文化大學畢業的劉瑞華。在同屬崑山的學校系統下,除美工本科系的課程外,有時亦會至隔壁的崑山工專實習,因而接觸到雕塑,由鄭春雄教授。一日,同班同學帶來高更、塞尚、梵谷三本畫冊,開啟對印象派的深刻認識並建立了日後以畫冊精進的學習方法。同年,父親至大岡山的潭底附近購買魚塭,家中開始經營魚塭業。

1976 高中時期,由於班上老師甫由台藝第一年畢業,教學沒有約束,輕鬆活潑,採取自由教學。而雖然是美工科,但整體教學的大方面偏向商業設計。上課所學大多是基礎的技法,如石膏素描、人體素描、水彩,會以毛筆書寫週記,奠定日後基礎。老師亦經常帶同學至戶外寫生。有空時便與就讀東方美工的堂弟,騎腳踏車出去寫生,寫生的題材大多是農村景致、家與附近的廟。

1977 由於當時南部資訊落後,甚少機會接觸到學校所學以外的知識。在一次放學回家轉車的途中,偶然於等車的站牌旁,乍見兜售套書的推銷員,一股新奇及好奇心驅使下,首次接觸到錦繡出版的成套西洋美術全集。抵擋不住內心渴望新知的澎湃洶湧,竟站在路旁翻閱了三、四個小時,深深被大師的作品所吸引感動。而當時印象派在台灣相當流行,作品風格深受影響。同年,高中畢業。

1978 畢業後,至金門當兵。擔任步兵,前線局勢緊張,實行單打雙不打。此時最大的休閒娛樂就是在沙灘上以竹子當作畫筆作畫,當海浪席捲而來,作品一衝即逝,體會到那種瞬逝,不就正如現實人生。

1980 退伍。平日閒暇無事,經常在住家附近寫生。題材有時是家中豬圈的豬,有時亦會請堂妹當模特兒。老家是長條狀的三合院,前方有古井,位置在廟後方。每當節慶時,經常至廟前或爬至家中的屋頂上方看熱鬧(皮影戲、布袋戲、歌仔戲)。在祖母勸說下,開始至友人開設的贈品公司工作,作獎盃翻模。利用沒有生意上門的空閒時,畫黑白稿。同時,以三合板創作作品《中國風》。

1981 受朋友鼓勵報名參加雄獅美術新人獎。《中國風》獲第六屆雄獅美術新人獎,經由李賢文先生親自到岡山考察後,獲頒獎金三萬元。

1981 得獎後,礙於高雄資訊及畫廊資源落後北部,決心赴台北發展。原先預計能至雄獅工作,但因無適合的職缺,暫時至裱畫店裱畫,之後送貨,兼差畫插畫,後來到天母忠誠路的啤酒屋兼差洗碗盤。在室內設計公司上班的同學介紹下,租屋於大安森林公園旁的眷村「國際學舍」。常流連於書店翻閱畫冊,因宿舍狹小,此時創作多為小幅作品。當時雄獅美術新人獎得獎的藝術家相當多就讀文化大學,因緣際會,開始結交藝術同好。先是認識廖木鉦,並經常至其所開設於士林的升學畫室談天。陸續結識其他文化的學生陸先銘、鄭建昌、蘇旺伸等。爾後,在工作之餘,經常至文化大學美術系學生所合租的四合院「烏雲山莊」。首次感受到一群同樣對藝術喜好的藝術創作者,一同創作的熱忱、談論藝術的氛圍。

1981 參加文建會舉辦的國際版畫研習營。同期參加的還有董振平、鄭建昌。創作出十二生肖版畫作品,內容一部分是源自自編的想像故事,另一部分深受歷史故事、民間故事、傳說影響。

1983 搬至內湖,地點靠近自強隧道。為了維持生計,開始製作美術燈、亦至裱畫店畫外銷畫、畫屏風扇子。 創作受到馬諦斯影響,出現有剪貼、拼貼風格的作品。

1984 申請美國文化中心個展。展出《武俠世界》。搬至淡水,與蘇旺伸同住。開始替聯合文學、民生報繪製插圖。平時的生活即常與喜好藝文者一同創作、賞鳥,時而靠賣小件作品給學校老師為生。此時創作以水墨為主的作品。經常騎機車到處遊蕩閒晃、看二輪電影、至陽明山泡溫泉,生活好不愜意,忘不了曾經在煙霧濛濛的山嵐中,乍見于右任銅像的飄渺景致。

1985 於台北歷史博物館展出《雄獅美術新人獎十年回顧展》。
1986 在堂哥的介紹下,於台北功學社展出個展《李明則個展》。
1988 於天母陶舍展出《李明則個展》。創作系列與陶藝結合的作品。
1988 現實與夢想的拉扯下,離開台北,搬回岡山。
1989 在討論中成立「外畫會」。成員多為高雄人:有王武森、吳寬瀛、程菊瑛、陳隆興、黃文勇、蔡獻友。並於許自貴的高高畫廊舉辦聯覽。

1990 透過友人經營的民藝店開始接觸民俗藝品,時常與朋友開車到台灣各地與番仔腳收貨,開始對民藝品產生濃厚興趣。同時亦開始蒐藏,像桌子、瓷磚、雕刻、櫃子等工藝品,始將民藝的元素符號放入作品中。同年,參加《現代美術新展望》,台北市立美術館,台北。《外─聯展》,串門藝術空間,高雄。《阿普畫廊開幕聯展》,阿普畫廊,高雄。

1991 參加聯展《高雄當代藝術聯展Ⅱ》阿普畫廊,高雄。
1991 於串門藝術空間,舉辦回高雄的第一個個展,《李明則畫展》。

1992 開始接觸商業畫廊,與新生態老闆杜昭賢正式簽約代理。當時畫廊的藝術總監是鄭明全,自此提供每個月固定3到5萬的薪資,經濟狀況逐漸好轉。參與一連串連展。與外畫會成員於高高畫廊,舉辦《外聯展--個性的解放》,台南。《當代浮世繪》串門藝術空間,高雄。《台灣藝術新生態─新生態藝術環境開幕聯展》新生態藝術環境,台南。《延續與斷裂─宗教‧藝術‧自然》台北市立美術館,台北。《南台灣新文化圖象》新生態藝術環境,台南。《新生代的崛起》臻品藝術中心,台中。《情愛》高高畫廊,台南。《阿普畫廊開幕聯展》阿普畫廊,台北。《紅色酵素》台灣畫廊,台北。

1993 簽約後,首次舉辦個展《公子春遊》,在台南新生態藝術環境。同年,發展出「李公子」的招牌形象,確立個人特色形象。聯展於台中臻品藝術中心。在高雄串門藝術空間,《起心動念─李明則畫展》。《李明則‧張新丕聯展》臻品藝術中心,台中。《台灣美術新風貌》台北市立美術館,台北。《第二屆香港亞洲藝術博覽會‧台灣主題館》香港會議中心,香港。《時代與意象》新生態藝術環境,台南。《當代藝術新春大圍爐》新生態藝術環境,台南。《中華民國畫廊博覽會》台中。《年年有餘 新生代的魚》臻品畫廊,台中。《迎新特展》阿普畫廊,台北。《邁向巔峰大展》積禪50藝術空間,高雄。《90年代台灣具象繪畫樣貌展》帝門藝術中心,高雄;台北。

1994 《類似水墨畫─李明則‧蘇旺伸雙人聯展》台灣畫廊,台北。《歲首話春姿》龍門畫廊,台北。《閱讀台灣美術都會性格》玄門藝術中心,台北。《亞洲雙年展》亞洲藝術中心,台北。《美術高雄》阿普畫廊,台北。

1995 受到道教的影響,認為人的心不論接收到好壞的意念影響,都由人最脆弱的鼻子上方進入、而後顯現,創作「起心動念」系列作品。《解放與逃脫─黃榮禧‧李明則’95聯展》新生態藝術環境,台南。龍門畫廊,台北。《高合順─李明則‧劉高興‧蘇旺伸‧蔣永發 聯展》興福寮,淡水。《台灣傳奇─現代繪畫在台灣》臻品藝術中心,台中。《台灣當代藝術》雪梨當代美術館,澳大利亞。

1996 搬到高雄十全路畫室。朋友在一、二樓經營民藝店,住在三樓,將整層打通,有較大的空間,開始嘗試創作巨幅作品。參加聯展,《台灣‧今日藝術》阿享市路德維美術館,德國;柏林世界文化中心,德國。《第二屆亞太三年當代藝術展》昆士蘭美術館,澳大利亞。《發現台灣美術的新力量》臻品藝術中心,台中。《1996年台北雙年展─台灣藝術的主題性─認同與記憶》台北市立美術館,台北。

1996 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《台灣頭‧台灣尾》個展。同年於新生態藝術環境,展出個展。

1997 於十全路,開始創作《四十而不惑》。由新生態老闆杜昭賢推薦,獲選參加《第47屆威尼斯雙年展─台灣,台灣:面‧目‧全‧非》威尼斯普里奇歐宮雙年展台灣館。《意象台灣‧當代藝術展》台北新聞文化中心,巴黎,法國;法蘭德斯省立美術館。比利時;高雄市立美術館,高雄。《兒童樂園》新生態藝術環境,台南。《堅持與延續》臻品藝術中心,台中。

1998 由高雄市立美術館推薦,到美國彿蒙特駐村一個月,同期駐村的台灣藝術家還有陳聖頌。駐村時接觸其它國家如藝術家、藝評家還有其於文學領域的工作者。結業時展出水墨作品。結束駐村後,順道參訪紐約、義大利。參加聯展《你說‧我聽》台北市立美術館,台北;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,台北;畢松當代藝術中心,法國。《凝視與形塑─後二二八世代的歷史觀察》台北市立美術館,台北。在參加《你聽‧我說》展覽後,受到策展人的激盪與鼓勵,決定開始嘗試立體裝置作品,並從皮影戲得到靈感。

1999 經由蘇旺伸介紹,搬至左營明德新村20號,與蘇旺伸比鄰而居。展出《末世紀─台灣當代圖像展》中華新聞文化中心台北藝廊,紐約。《複數元的視野:台灣當代美術1988~1999》山美術館,高雄;國立歷史博物館,台北;中國美術館,北京。《後花園二》大未來畫廊,台北。

2000 《經過≧存在─十週年慶特展》臻品藝術中心,台中。《尋找桃花源的六種方法》帝門藝術中心,台北。

2001 開始展出裝置作品。從《藩籬之外─藝術的原創世界》高雄市立美術館起,加入機械動力的旋轉裝置,首次嘗試以三度空間的皮影裝置創作為展出題材。接著,在《看透自己─裝置藝術展》豆皮文藝咖啡館,高雄。依展場場地的空間分部,改變皮影的展示手法。參與聯《千濤拍岸─台灣美術一百年》國立藝術學院關渡美術館,台北;國立台灣美術館,台中。《大音希聲─鳳甲美術館週年特展》鳳甲美術館,台北。《航向新世紀─大趨勢畫廊開幕聯展》大趨勢畫廊,台北。《美術高雄2001─後解嚴時代的高雄美術》高雄市立美術館,高雄。《心靈轉譯─精神醫學與藝術的對話》大趨勢畫廊,台北;正修技術學院藝術中心,高雄。《戀戀20─戀青春‧戀事物》帝門藝術中心,台北。《決了堤的慾望山水》大未來畫廊,台北。《心淨則國土淨特展》龍門畫廊,台北。《土地辯證‧壁畫製作》竹田鄉米倉藝術社區,屏東。

2002 《福岡亞洲三年展》福岡亞洲美術館,日本,參展完福岡亞洲美術館收購《左營風景》。《旅行─台灣藝術六人展》術館,高雄。《台灣當代藝術全集Ⅰ:關鍵報告》鳳甲美術館,台北。《高雄神話‧打狗傳奇》博覽會高雄主題館,高雄。《我與我─藝術家自我探索與刻畫展》高雄市立美術館,高雄。《2002福岡亞洲三年展返台邀請─塑膠人VS看門狗:李明則‧彭弘智》新濱碼頭,高雄。《性情劇本的符碼》高雄駁二藝術特區,高雄。《造佛運動》觀想藝術中心,台北。《府城文化復興‧文化復興府城》原型藝術,台南。

2003 《時間的刻度─台灣美術:戰後五十年作品展》長流美術館,桃園。《渡‧十三不變‧瞬變‧潛變》臻品藝術中心,台中。

2004 開始嘗試使用動力旋轉方式,中間置入燈泡,展出月亮裝置。經常利用地利之便,流返於明德新村、時而至左營蓮池潭騎腳踏車。創作《左營蓮池潭》、《明德新村》。個展《四海一家─李明則2004年個展》大趨勢畫廊,台北。《美麗新世界─海安路藝術造街》海安路,台南。《內省的符碼─台灣新具象的藝術風貌:李明則‧蘇旺伸‧蕭文輝‧鄭建昌四人畫展》嘉義鐵道藝術村,嘉義。《正言時代:台灣當代視覺文化》台北市立美術館,台北;康乃爾大學美術館,美國。《打開八0年代台灣美術發展》台北市立美術館,台北。

2005 《渡─當代高雄‧芝加哥10人展》芝加哥文化中心,美國;高雄市立美術館,高雄。《五行‧五形─台灣當代常民劇場》高雄市立美術館,高雄。《藝術與信仰》成大藝坊,台南。《平行輸入─前駭客藝術》台北當代藝術館,台北。《蓬萊圖鑑─世紀末台灣歷史意象》大趨勢畫廊,台北。《原鄉與流轉─台灣三代藝術展》溫哥華列治文美術館,加拿大;喬治亞州哥倫布市哥倫布州立大學畫廊,美國〉;加州洛杉磯亞太藝術博物館,美國;國立台灣美術館,台中。

2006 《巨視‧微觀‧多重鏡反─台灣當代藝術特展》國立台灣美術館,台中。《006昌黎祠韓愈文化祭2》內埔老街風華再現藝術造街計劃,屏東。

2007 於友人介紹下,認識書法家卜茲,爾後,參與同一個聯展。此時其作品受其狂草影響。《食飽未?─2007亞洲藝術雙年展》國立台灣美術館,台中。《藝術家的花花世界─玩花樣》月臨畫廊,台中。《Art Taipei 2007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》,印象畫廊;大趨勢畫廊。 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,台北。《後解嚴與後八九,兩岸當代美術對照》國立臺灣美術館,台中。《印象當代開幕展》印象畫廊當代館,台北。《世代‧對話─臺灣當代多元呈現》印象畫廊當代館,台北。《東門‧當代》東門美術館台南《藝術家說法》上雲藝術中心高雄《未來的軌跡--台灣當代壹拾伍人行》大未來畫廊北京《激進意志的風格--九○年代台灣當代藝術的多元異見展》索卡當代藝術空間,台北。《大隘藝術節,秘密的源頭》,苗栗。

2008 《帝國大反擊首部曲:王者再現》印象畫廊當代館,台北。《親潮─兩岸架上繪畫新流向》關渡美術館,台北。《第二種視野》國立臺灣美術館,台中。《英雄本色》形而上畫廊。《喆園春宴》環境裝置藝術,台南歸仁。《五角場800藝術區兩岸藝術家交流展》上海五角場800號,上海。

2009 《新高潮--後工業》新思惟人文空間。首次於高美館邀請舉辦大型個展的藝術家。《我愛台灣,更愛南台灣》,高美館。